⒈ 亦作“捞凌”。亦作“捞铃”。
⒉ 颤抖貌。
⒈ 亦作“捞凌”。亦作“捞铃”。颤抖貌。
引元 郑光祖 《王粲登楼》第四折:“住者!两隻手捞菱般相似。”
朱居易 《元剧俗语方言例释》:“因为菱上有稜,捞时刺手,引申为发抖、抖战的意思。”
元 无名氏 《杀狗劝夫》第三折:“恰便似醉汉当街上睡,死狗儿般门外停。我背则背,手似捞铃。”
元 无名氏 《衣袄车》第三折:“眼张狂手似捞凌,行不动一丝无力。”
⒈ 采收菱角时,因菱角尖锐易被刺伤,故须小心的捞取。用以形容手颤抖的样子。元·郑光祖也作「捞凌」、「捞铃」。
引《王粲登楼·第四折》:「住者,两只手捞菱相似。」